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研究

莫晓兰 焦春平 季诚钧

摘  要:社交焦虑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中需要引起关注与重视的问题。对浙江省某山区县470名农村儿童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状况良好,但因人际认知导致社交焦虑问题较为严重;
留守儿童人际关系显著负向预测社交焦虑;
人际关系对高家庭文化资本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影响的边际效应更高,人际认知对女生、低家庭文化资本和留守时间三年以上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影响的边际效应更高;
人际认知在人际关系对社交焦虑的影响过程中产生“遮掩效应”,留守儿童人际认知对社交焦虑的作用路径显著大于非留守儿童。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有效降低留守儿童社交焦虑,过于关注他人感受和想法会加重留守儿童社交焦虑问题。为此,建议父母加强陪伴关爱,构建良好亲子关系;
学校增强情感支持,创建友好交往氛围;
社会提供文化设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留守儿童缓解社交焦虑提供有效支撑。

关键词: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
社交焦虑;
影响机制

一、引言

2024年3月19日,河北省邯郸市某初一学生遭同班3名同学杀害并埋尸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该案件中的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均为农村留守儿童。2018年有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留守儿童遭遇校园欺凌的比例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40国青少年校园欺凌发生率 ,一些受害留守儿童势单力薄,缺少反抗意识与能力。留守儿童被侵害事件频发,留守儿童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这一现象与留守儿童人际交往密切相关,必须高度关注留守儿童人际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交焦虑问题。

人际关系是儿童人与人交往的反映,既有客观的人际现状,也有主观的人际认知,大部分儿童对人际关系感到有压力 ,尤其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存在不足,更可能出现社交焦虑等心理问题。一些留守儿童在面对人际关系时会出现两种应对方式,一是因强烈的孤独感与低自我认同,部分留守儿童選择从众,营造“人缘好”的氛围,留守儿童彼此结为好友的概率高于非留守儿童 ;
二是因严重自卑和内向,有的留守儿童远离人群,喜欢独处,不情愿也不擅长与他人交往。这两种应对方式都增加了留守儿童社交焦虑风险。因此,廓清人际关系对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有利于规避人际关系对留守儿童带来的负面情绪,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缓解社交焦虑。

二、研究假设

社会认知过程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认知、情绪、行为三者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认知是对他人情绪与行为的解读,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因此,与单一的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相比,认知过程理论强调认知在个体行为与情绪调整变化中的重要性,注重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间的协调互动。基于社会认知过程理论构建“行为—认知—情绪”分析框架,将个体与他人交往、内在认知、情绪等机体反应视为相互作用的整体看待,是开展社交焦虑分析的重要视角。因此,本研究以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作为校园欺凌的研究切入点,同时探讨留守儿童的异质性表现与个体认知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一)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的负向效应

人际关系被用来表示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不良的人际关系会加重社交焦虑,使个体处于一种不安状态 。如黄亚梅等人对1300名高中生调查分析后发现,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社交焦虑均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
金灿灿等人 通过探究同伴关系与亲子关系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以及普通儿童的问题行为中的不同作用后发现,人际关系对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此外,并非总是人际关系作用于社交焦虑,两者之间也存在双向作用关系。一方面,较低水平的人际关系预示着社交焦虑的增加,另一方面,社交焦虑作为一种自我保护因素,可通过对人际关系的负面评价来回避同伴交往,且较低的人际关系质量并不一定会增加社交焦虑 。周永红 提出人际关系对社交焦虑并未直接产生作用,而是通过自尊、自我意识等中介变量作用于社交焦虑。目前,学术界对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暂未达成统一共识,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的具体关联有待进一步探析。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人际关系负向预测儿童社交焦虑。

(二)人际认知对社交焦虑的遮掩效应

人际认知反映了个体对他人想法的认识和评价,包括个体对自我、他人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 。认知评价是个体情绪产生的关键,社会关系主要通过个体的认知评价作用于儿童的情绪 。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理论。如有研究者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儿童保持对自我交往能力、态度以及信心的积极认知图式 ,进而缓解个体的社交焦虑 。Young等人 提出社交焦虑的产生是认知失调的结果,早期的交往经历使个体形成了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特定看法,从而产生焦虑感。同时,这种认知偏差会不断在社交焦虑中发挥作用,影响个体的社交焦虑程度 。换言之,有较好人际关系的留守儿童可能会因为更多地考虑他人的想法和评价而导致社交焦虑。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人际认知在人际关系和社交焦虑之间发挥遮掩效应。

此外,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人的社会性发展是阶段性且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并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形成和改变自己的认知体系。换言之,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可能受性别、年龄等生理因素和留守时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与已有文献研究结果一致 。布尔迪厄认为家庭资本的共同作用导致社会再生产,家庭社会经济文化资本较少的留守儿童可能更容易陷于父母支持匮乏等困境 ,从而导致焦虑情绪。综上所述,本研究同时将性别、家庭资本、年级、留守时长作为控制变量,以降低无关变量对研究假设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浙江省某留守儿童较多的某山区县中小学抽取12个班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共回收问卷473份,问卷均无缺失值。剔除答题时间过短、留守状态与留守时间矛盾等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470份,问卷有效率99.37%。

猜你喜欢 社交焦虑影响机制农村留守儿童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居业(2016年5期)2017-01-11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率评估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24期)2017-01-10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办公室业务(2016年11期)2017-01-09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小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分析及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10期)2016-11-30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11期)2016-11-30城镇化进程影响居民福利的内在机制探究商(2016年34期)2016-11-24发病6个月以上性早熟女童与在校女童社交焦虑及抑郁情绪差异研究上海医药(2016年20期)2016-11-09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推荐访问:留守 社交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