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冯晓英
摘要 农业高校智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农业高校智库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的智力资源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协同合作优势,目前主要有校地合作的社会服务模式、委托项目咨询服务模式、多种渠道的咨政建言模式。目前农业高校智库发展中主要存在有影响力的高质量智库缺乏、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运行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使农业高校智库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找准优势定位,凝练特色方向;
二是加强机构建设,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三是加强成果推介,扩大智库影响力;
四是建立智库联盟,推进协同创新。
关键词 农业高校;
智库;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3-024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3.053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nk Tanks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ANG Hui1, FENG Xiao-ying2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Abstrac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nk tank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serv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nk tanks have unique advantages in intellectual resourc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At present, they mainly have the social service mode of school land cooperation, the consulting service mode of entrusted projects, and the advisory and advice mode of multiple channel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nk tanks, such as the lack of influential high-quality think tanks, the low conversion rate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nk tanks better serv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irst, identify the advantages and refine the characteristic direction;second,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peration mechanism;third,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of achievements and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think tanks;fourth is to establish a think tank alliance and promo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hink tank;Rural revitalization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近现代美国文学乡村书写的生态批评”(SK2021ZD0026)。
作者简介 王辉(1988—),女,山东菏泽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智库建设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2-30;
修回日期 2023-02-15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完善。2015年7月,中共农业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型智库建设,重视发挥相关研究机构、高校等智库作用,吸引各方面专业人才和智力资源向“三农”领域集聚。***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对涉农高校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作用提出了殷切期望。二十大报告中,再次着重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并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人才资源聚集地和科技创新高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高校特别是农业高校的作用。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的资源优势和智库作用,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做好“三农”研究工作,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1 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
农业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不仅在农业专业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兴农,也在农业政策决策中提供咨政服务。目前,农业高校智库发展迅速,很多农业高校成立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农业现代化研究院等,将专业优势与资源优势相结合,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实现自身长远发展。
1.1 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
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智力资源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协同合作优势等3个方面。
1.1.1 智力资源集聚优势。农业高校一般学科覆盖广泛,涉及农林、理工、经管、人文等多种学科,各学科人才汇集,高水平人才众多。农业高校对于农业技术和农业政策的研究一般处于前沿位置,研究基础深厚。农业高校内高水平人才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不仅有丰富的理论支撑还有成熟的实践经验,具有其他高校所不具备的独特人力和智力资源优势。特别是促进农林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研究,在自然科学基础上引入社会科学的方法,从多种角度探究农业经济、 农村发展与农业技术之间的关系,农业高校具有着独特优势。
1.1.2
科技创新专业优势。农业高校是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是农业技术的重要源地,在服务乡村振兴上有天然优势。农业高校对于农业科技的把握更为精准,这也使得农业高校智库在开展农业政策研究时,能够结合农业科技发展的实际,提出更加切实可行、接地气、更加符合农业生产一线需求的政策建议。这是其他单纯从事社科研究和咨政研究的机构不具备的专业优势。此外,农业高校更能把握科技创新的前沿,能够更好促进的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应用、总结经验、提升政策实施效果,促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1.1.3
广泛交流合作优势。农业高校在农村和农民中有广泛信任度,通过多年积累,已成为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农业高校智库依托所在高校资源,一方面可以统筹资源,加强校内校外交流合作,统筹不同学科专业的资源,加强与校外农业研究院所的合作,搭建具有综合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增加政策建议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可以开展社会服务,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有机结,发挥师生力量,更好的支农、兴农。既可以在宏观上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开展政策研究,又可以发挥区域优势,在微观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农业推广。其资源覆盖面也非一般农业研究机构能够相提并论。
1.2 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
目前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主要通过3种方式:校地合作方式、委托项目方式、咨政建议方式。
1.2.1 校地合作的社会服务模式。即农业高校通过开展社会服务,与地方政府共同合作投入资源,形成农业推广示范基地等平台。2012年,教育部、科技部批准10所高校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形成了大学农业推广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机制等途径,通过校地合作,构建农业推广综合试验站、美好乡村科技示范村等载体,开展合作共建,是一种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社会服务模式。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发挥区域优势,长期从事“三农”研究,了解当地农村的现状优势,通过多年积累,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服务当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2],已成为服务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
1.2.2 委托项目咨询服务模式。即农业高校与政府、企业等签订委托横向项目,提供咨询服务。政府部门、企业等通过与高校“三农”研究专家签订委托项目合同,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制定[3]、为农业产业园区制订专项方案、为乡镇制定特色小镇方案、乡村旅游方案等服务。农业高校围绕农业农村规划,围绕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发展开展软科学研究,通过项目咨询提供智力服务,实现对乡村振兴事业的贡献。委托项目咨询服务针对性高,是农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普遍方式。
1.2.3 多种渠道的咨政建言模式。即将农业高校的智库研究成果形成咨政建议,通过各种渠道上报相应政府决策部门,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智库一方面通过编制成果汇编、内部刊物等,将重大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等方面的咨询建议,通过多种渠道报送决策部门及相关领导,参与农业科技政策制定、起草政府政策文件,通过建言建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根据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针对相应的农业农村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开展项目论证咨询等,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 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農业高校智库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和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农业智库的发展却还没有跟上最新的形势,智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经济领域缺少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智库,智库参与决策不多、影响力不够,智库力量分散,管理体制不健全等。
2.1 具有影响力的高质量智库缺乏
根据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索引(CTTI),2022年共收录智库670家,其中高校智库439家,占比65.5%,但农业领域智库仅40家,农业高校智库仅25家。这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需求、与农业产业的体量还不匹配。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8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大学智库发展报告(2020)》前30名中,均没有农业领域高校智库。高端有影响力的智库数量少,覆盖面窄,目前农业高校智库中知名度的仅有知名高校的部分智库,如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4]等,大部分智库仍默默无闻,存在着如发展机制不畅、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等小作坊式的问题。这也与农业高校的研究领域、朴实作风、宣传少等有关系,但是归根结底仍然是智库本身发展的问题。
2.2 高质量研究成果及转化率不高
目前智库普遍存在成果转化率不高、参与决策咨询程度低的情况[5],是制约智库发展的瓶颈,在农业高校智库中更为明显。一方面,高校智库的成员平时的研究成果偏学术化、理论化,有的也会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不具备可行性、研究较现实需要滞后的情况,有的存在研究成果调研样本不够、深度不够、深入一线不够[6]的问题。另一方面,农业高校智库研究成果产出后,宣传力度不够,有的高校智库缺乏对接政府相关部门的渠道,导致研究成果躺在书本中,没有实际转化应用。此外,目前农业高校智库对政策的影响度还是较低的,对农业政策研究不足,在未来农业、未来乡村[7]等方面缺乏战略研究。智库的研究更需要实用性、前瞻性、针对性,这些需要对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农民的需求的关注,达到政、企、产、学、研、用结合。
2.3 发展运行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有很多高校的智库存在只有牌子,没有实体的情况,没有经费、没有人员,只有在报项目、做宣传时才临时拉上人马,缺乏专职工作人员,在平时运行过程中没有真正的团队。这样的智库运行中缺乏凝聚力。还有部分农业高校智库人員结构单一,对外合作少,研究范围窄,研究广度不够,没有做到统筹资源、学科交叉融合,没有充分发挥“智”的作用和“库”的作用。有些部分地方农业高校远离行政中心,本身资源优势薄弱,与知名高校合作的途径有限,不具备条件从事高层次研究、高层次规划的条件等。总体上来说,农业高校智库建设与运行缺乏规划、组织管理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这主要是由于智库管理体制不健全[8],严重影响了智库的发展。
3 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中的路径优化
农业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既有自身独特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高校智库大有作为的空间,要找准特色方向、积极整合资源、组建研究团队、建立智库联盟,以更加完善的组织形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3.1 找准优势定位,凝练特色方向
农业高校智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专业优势、差异化优势,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凝练特色研究方向。特别注重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将农林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突出学科领域专长,整合优势,对优势领域开展长期积累研究。既研究“三农”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科学问题,又结合长期积累研究未来发展趋势,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的布局研究,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创新性研究。
对于部分地方性农业高校,要结合区域优势,开展调查研究,为地方政府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纵向项目与横向项目相结合、农业发展规划编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围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乡村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改革、乡村治理、培养“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等问题开展研究,形成既顶天立地又贴合实际的特色研究方向。
3.2 加强机构建设,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农业高校智库建设,首先农业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配强人员团队,开展实体化建设,将智库的牌子落实到每个办公场地、每个工作人员中。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经费投入,保障经费投入,建设信息数据库等,建立与相关政府农业部门的联系机制,加强数据调研合作。
其次,完善管理运行制度。创新组织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组织农林学科和社会学科的跨学科团队[9]。建设开放课题制度,加强与政府、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搭建合作研究平台。智库可以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智库首席咨询专家、智库事务办公室等部门。专家咨询委员会主要外聘农业专家组建顾问团,智库咨询专家专门从事农业研究,智库行政事务交由专门的办公人员处理。通过完善运行机制,实现智库的稳定运行。建设智库的激励机制,智库要建立以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在业绩评价、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政策激励,使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业高校智库的研究与建设中,激发智库活力,形成既有利于社会服务又有利于科研发展的管理模式。
3.3 加强成果推介,扩大智库影响力
农业高校智库要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随着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智库也要调整策略,加强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农业高校智库也要与时代接轨,加强融合,扩大宣传和影响力。特别要注重网站建设,在网站上广泛宣传推介成果。农业高校不仅要做好服务农村大地,更要在网络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此外也要利用高校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刊物、新媒体等方式,宣传服务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效益,提高大众关注度,扩大智库自身和智库成果的影响力。
另外还要拓宽成果的推介渠道。积极主动拓宽与政府的联系,多渠道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文件、农业规划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对政府、企业、农民的需求深入调查了解,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拓宽成果应用转化渠道,建立智库成果报告制度,将研究成果整合推送到政府部门手中,提高转化效率。积极参与政府“三农”决策研究,提高咨政成果的有效性,形成咨询与研究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3.4 构建智库联盟,推进协同创新
农业高校智库要积极主动推进与其他不同类型智库的合作交流,与其他农业高校智库、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智库等,广泛开展合作,积极构建智库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协同创新。目前已有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智库联盟等组织形式,通过智库联盟的方式,建立合作研究、优势共享的创新机制,实现抱团发展,逐步建成具有引领性的智库集群,为乡村振兴战略出谋划策。
同时,农业高校智库也要善于整合资源,推进协同创新[10]和共建共享,构建有利于智库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强化政府部门对农业智库建设的引导作用[11],建设农业智库研究数据库,建立农业高校智库与政府部门对接交流平台,推进不同类型高校间智库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共享,提高协同创新水平,为智库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中,需要农业高校智库的支撑。农业高校智库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建言献策,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农业高校智库建设,笔者从专业定位、管理机制、成果推介、协同创新等几方面提出建议。农业高校智库建设还有更长远的路要走,随着实践的发展,相信也会有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涌现。
参考文献
[1] 汪志红,夏娟,龚琦,等.大城市农业科学院建设农业智库的实践与思考:以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21):204-208.
[2] 张娟,武利猛,王妹娟,等.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与机制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2(4):118-120.
[3] 秦秋.地方农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优势、问题与路径——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1(3):22-30.
[4] 杨征.高校智库服务“三农”发展的路径、问题及对策分析[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1,6(3):70-77.
[5] 史蕾.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探析[J].陕西农业科学,2022,68(6):102-106.
[6] 张英彦,周冲.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8):280-282.
[7] 吴普特.农业高校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22,23(3):1-8,29.
[8] 吴小珍.创新驱动校地合作共建新型高校智库的路径探析:基于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的调研[J].特区经济,2019(2):37-39.
[9] 李韵婷,曾慧君,张日新.智库特性、组织形式与涉农高校智库竞争力评价[J].高等农业教育,2020(4):7-14.
[10] 康颖卿,李蓉,张国印.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智库建设的优化策略[J].经济师,2021(9):177-178.
[11] 关震,谢洪刚.大学智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1):33-36.
猜你喜欢 智库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微智库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18期)2016-10-18微智库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16期)2016-09-10微智库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10期)2016-09-03微智库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9期)2016-08-16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全球化(2015年9期)2015-02-28建智库,话担当中国工程咨询(2015年4期)201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