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佳
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延续精准扶贫精神的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中国乡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地方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新格局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使得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补位意蕴日益凸显。文章拟从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这一维度,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的必要性和困境所在,探究其实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构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然而农村管理体系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治理主体不健全、村民参与度低、自治能力有限等。坚实保障有效的治理对乡村振兴的成功至关重要,它依赖于强大的党组织领导力和高度民主的村民自治。这意味着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中,对农村社区治理路径我们需要进行深刻反思和重新定位,以精细化的治理方式,打造充满活力、和谐共处的新农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以农村社区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中,加强服务性、公益性和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的培育,以推动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发展。社会工作是一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旨在帮助农村社区成员解决面临的问题和满足其基本需求的专业活动。它强调通过平等、合作与参与的方式,与政府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等共同努力,以实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过程不仅关注个体的自助成长,更致力于推动整个社区的全面进步。
就当前发展现状而言,社会工作凭借专业优势和科学服务能力,与乡村有效治理的要求高度契合,已然成为乡村振兴中农村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专业服务参与治理,扶助困难群体,化解社会难题,从而增进居民的社会及政治认同感。同时,社会工作在政策宣传、政策倡导和行业自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推动农村社区开展服务型治理。社会工作能致力于解决社区居民的问题,进而增强居民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社区凝聚力,共同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政府应充分认识到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并为其提供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以确保社会工作能够有序、有效地介入农村社区治理,从而推动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的必要性
解决乡村疑难问题
尽管我国近年来对乡村的发展与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明显的问题是村民自治与政策设计的初衷存在落差,乡村干部与村民间的信任与沟通不足阻碍了政策落实,引发村民消极情绪。此时,社会工作的介入变得尤为关键,它以“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通过相对柔和的方式搭建起村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社会工作不仅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更培养他们应对挑战的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方式更易被接受,有助于改善社区氛围、恢复秩序和推动发展。优质的社会组织如同矛盾的调解器和政民互动的催化剂,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乡村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提升干部服务能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乡镇基层干部在履职的过程中,必须牢记公共服务是其重要职能之一。然而,现实中部分基层干部对公共服务职能的理解不够深入,易将其与慈善活动或民政工作相混淆。为更好地服务民众,基层干部应主动吸纳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确保为公众提供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同社区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
优化乡村人才结构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人才。然而,乡村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人才短缺、结构失衡、素质偏低和老龄化趋势加剧,这些挑战使得乡村振兴的需求难以满足。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亟待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引进、招聘社会工作者在乡村开展公共服务,有利于优化乡村的人才结构,缓解人才短缺的问题,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质量乡村人才队伍。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
政策环境亟待优化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了社会工作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对社会工作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从宏观的政策环境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力度有待加强。目前,被纳入行政体系的社会工作岗位较少,竞争激烈。二是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社会工作机构的法制建设尚不完善,造成社会工作机构在运行中易产生服务偏差和趋利化等问题,对机构的健康发展构成了障碍。三是教育扶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增强。在社工专业发展、师资优化、项目资金申请及实习基地建立上,政策支持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问题都限制了社会工作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亟待加以改进和完善。
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尚不健全
农村社区治理涉及众多领域,如社区服务、文化、环保、安全、民生、物业管理和社会稳定等,挑战重重,矛盾复杂,目前各地农村社区治理应对多元化的问题和矛盾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理策略对于推动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部分基层政府仍受传统管理思维与方式影响,形成惯性认同,导致社会管理出现越位或缺位,限制了其他治理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传统的治理理念与现代多元共治格局尚未融合,无法有效指导农村社区治理工作的推进。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社会矛盾变化的挑战,对其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和责任的认识尚不清晰。因此,各地基层社区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缺乏统一的牵头部门和工作机制,这导致了在考核、协调、指挥和领导等方面的不统一,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导致农村青年人才的流失,限制了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现有的农村社区治理主体仍存在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不足,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欠缺,改革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
社会工作参与相对不足
一是从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社会工作机构仅参与脱贫攻坚评估,未能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发挥作用。二是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过于模式化,服务对象固化,导致服务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实施项目多为见效快、成效明显的物资帮扶、困难人员慰问等,导致服务效果难以深入持续。此外,社会工作组织大多依赖政府购买服务维持生存,未能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优势。
社工认同感尚未在农村社区中建立
农村社区受传统观念影响,居民更信赖家庭和亲友等社交网络解决问题,对社会工作这一新型服务模式了解不足、信任度低,导致社工在农村知名度与接受度偏低,难以获得居民广泛支持。同时,社工的服务内容未能完全契合农村的实际需求。受限于资源和问题的多样性,社工的服务难以全面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此外,服务方式与农村传统文化和习俗存在差异,导致居民对社工产生疑虑。同时,农村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工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机会有限。社工在农村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前景不理想,这都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的实现路径
完善顶层设计,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其职责涵盖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以及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等,并要求各地省、市、县级党委组建社会工作部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成立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将通过职责集中和机构整合,建立跨组织、跨部门的治理结构,统筹协调各种社会工作资源,凝心聚力,整合体制内外力量,构建科学系统的治理体系。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系统化,我们必须积极学习并汲取结合各专家智慧,深化顶层设计理论研究,明确执行标准,强化项目规划,以提升整体治理水平、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这些措施规范、有序落实。这些努力将有利推动社会工作从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平稳转变。基层政府应保障中央政策在地方的有效落地,为社会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出色的顶层设计规划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坚实支撑,它将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推动社会工作的高效发展。
加大财政支出,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奠定物质基础
受到视野局限、理念差异和资源紧张的影响,地方政府对社会工作投入不足,发展成效不明显。为了强化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政府部门应当汲取过去精准扶贫的经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并不断完善财政制度。针对地方政府,应强调“因地制宜”的策略,确保政策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从而避免资源的无效使用。在医疗、养老和技能培训等关键领域,政府应建立评估机制,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激励和规范相关部门为社会工作机构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同时,政府应格外重视社会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如薪资、设备购置和项目申报等,提供必要的资金补贴,以激发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提升工作成效,还能促进社会工作向专业化和系统化方向迈进。政府在促进社会工作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财政支持上。地方政府需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关注社会工作者需求,从而确保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强化专业能力,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积蓄内在实力
因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与政府部门的衔接流程仍需改进,且其在处理复杂问题上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发展其专业能力对于有效推动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具体来说,社会工作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功能,通过积极参与投标招标活动,与适宜的企业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显著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同时,要加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培训,推动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应强化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激励村干部、年轻党员等参与社工职业资格评定和教育培训,以提高其专业能力。育才培训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性在于为乡村振兴注入信心和能力,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持久力量。
发展多元主体,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提升服务效能
首先需要强化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角色,激发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提升话语权,推动其深度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与管理。社会工作者在农村社区参与中,应运用专业知识引导村民开展乡村建设,培育其自主能力和意识。在经济、政治、生态、文化、教育和体育等多元活动中,提升村民能力的同时,尊重并接纳村民的选择。通过倾听村民的声音,构建与村民之间的信任与沟通,共同推动乡村社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同时,在农村社区中设立社会工作服务岗位,吸引社会工作人才参与治理,以专业人才推动社区建设与发展。政府可通过专项资金、资源和技术补贴,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投身农村社区治理服务。这种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联合工作的机制,有助于快速解决社区治理中的困境和问题,推动农村社区和村民的持续发展。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和村民福祉的提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提升、城乡发展的平衡以及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然而,实施乡村振兴并非易事,它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众多细节和未知领域。因此,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汇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社工机构凭专业知识、技术资源和经验,成为振兴乡村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力量。未来需要继续发挥其专业优势,与政府紧密配合,共同推动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同时,政府也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作出更多努力,为社会工作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和平台建设。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加强资源整合、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激发社会机构的活力,让社会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猜你喜欢 社工村民社区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青春社工草原歌声(2021年4期)2021-11-19社区大作战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3D打印社区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3期)2020-03-25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社工幼儿100(2016年10期)2016-11-24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02-28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