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
摘 要:色彩在视觉环境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立足乡村振兴背景,分析乡村景观色彩营造的常见的问题,剖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色彩营造的方法技巧和评价角度,并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诠释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色彩营造的重要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景观;
色彩营造;
评价角度
Abstract:
Color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visu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creating rural landscape colors, analyzes the methods, skills, and evaluation perspectives of creating rural landscape col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lists some representative cases to explain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ng rural landscape col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landscape;
color creation;
evaluation perspective
基金项目:重庆对外经贸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基金项目“景观规划设计”(SZ2022062);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民办高校《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G2023028);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基金项目“景观规划设计”(YK2023003);
2023年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基金项目“景观规划设计”(渝教高函〔2023〕78号)。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按照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把乡村发展好、治理好,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保护和开发好乡村景观,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维护和治理乡村生态环境。
1 乡村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分类的方式也很多。按照设计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居住区景观、城市商业街景观、乡村景观等。乡村景观是指以村庄为中心的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两大景观的复合体,具有特定的景观结构和功能,并伴有生态、经济和美学等多种价值[1]。
1.1 乡村景观分类
乡村景观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可以分为乡村自然景观、乡村人工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
乡村自然景观即乡村中的天然景观,这一类景观只受到人类间接影响,基本保持着原有的自然风貌。乡村自然景观包含地质景观、天象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等,具体表现形式有:原始森林、高山峡谷、荒漠沼泽、河流湖泊等[2]。乡村人工景观、乡村人文景观是指那些受到人类活动直接影响或长期作用而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以及人工创作的景观。乡村人工景观包括乡土村落聚居格局、村落整体建筑风貌、特色建筑标志物;
具体表现形式有:乡村街巷、民居建筑、庭园广场、景观小品、农田菜园、围墙道路等。乡村人文景观包括乡村村民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传统民风民俗等;
具体表现形式有: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传统美食、特色民俗、历史传说、历史遗迹等。
1.2 乡村景观中的色彩
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色彩,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可以是具象的山体、河流、田野、果园、溪水、植被、小桥、道路;
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是童年的记忆、旧时的光景、浓浓的乡愁。这种情感物象化,它可能是历经风霜依然挺立的村头古树、石块泥土垒起的斑驳墙体、村头流经村尾的潺潺小溪、邻家院坝中硕果累累的柿树;
或者晨光中袅袅升起的炊烟、屋外风中摇曳的大大小小的渔网。
这些物象是乡村中常见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是中华大地上独具魅力的乡村景观,也是色彩呈现的景观载体。通过不同的物象、不同的色彩,展示着不同乡村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
这些物象与色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寄托着中华儿女浓浓的乡愁。
2 乡村景观设计中色彩营造常见的问题
乡村是生产生活的空间、也是我们的家园故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护和开发好乡村景观至关重要。色彩是乡村景观构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特色鲜明的乡村色彩可以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乡村景观设计中,色彩营造常见的问题有:乡村景观色彩提炼缺乏地方特色;
乡村景观色彩协调缺乏美学法则;
乡村景观色彩融合缺乏可持续性。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中色彩营造方法
根据园林景观的审美要求,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营造也必须科学合理、和谐统一。
3.1 注重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提高“颜值”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民族风俗,造就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就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而言,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人们的审美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以乡村景观中特色建筑为例,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气候和地理等多种原因,形成了依山靠河、就势而建的吊脚楼建筑。这种古老的干栏式建筑通常选用木材、竹子、杉皮、茅草、泥瓦、石头等天然材料建造。在色彩营造上,一般不会大面积使用鲜艳的色彩,而是选择突出材料本身的色彩与纹理,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点缀小面积相对鲜艳的色彩。整个建筑在山林、树木、河流的掩映下,与周围山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自然的黄绿色系,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3]。这种吊脚楼建筑,是原始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与民间习俗相结合,反映了一个特定民族、特定地域所独具的生活理念,呈现出惊人的多样性和鲜明的个性色彩[4]。
但是,有的地方为了吸引眼球,将当地古朴的吊脚楼外墙刷成嫩黄、翠绿、玫红等各种跳跃的色彩。在阳光照射下,这种跳跃的色彩,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色彩感受。这是对乡村本土文化了解不够、断章取义地进行乡村景观色彩设计的结果。在设计中,继承和保护传统的自然景观色彩,注重地方特色,才能呈现“一村一画”“各美其美”的风采特色,才能最大限度彰显色彩的价值。
3.2 强调整体统一,美学法则促进长治长效
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时,应当从乡村的整体宏观视角出发,遵循自然的山水格局,强调整体统一的色彩景观环境;
深入调研当地村民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关注当地传统的、优秀的色彩景观思想与地域文化特性,合理安排乡村整体布局形式与色彩营造,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乡村景观中的乡土建筑、地面铺装、特色植物、农田果园等的色彩搭配感受乡村景观的整体统一;
还可以根据整体原则对风景名胜、历史遗迹、英烈精神、红色基因、民风民俗中的色调开展合理设计。以常见的山水田乡村意向为例(图1),这一类乡村村落民居选址点大都地理条件优越,有的背山面水、有的靠山面田、有的临水而居、有的依山傍水,表达了山水环绕、田园相依、天人合一的布局理念。这种山水田意向的乡村,在设计构思时,可以分析乡村中自然景观中的色彩,如乡村中的树林草地、山体岩石、花果蔬菜、河流溪涧、天空夕阳等自然的色彩元素,这些天然物质的色彩更具有层次感、更容易让人眼接受并产生舒适感。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5]。
有的乡村地理位置优越、或种植大面积的特色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如:大面积的水稻梯田或大片色彩诱人的果园,这些农作物可以作为整个乡村色彩的代表。例如,拥有大面积的水稻,可以将水稻的绿色作为整个乡村的代表色彩,并研究提取乡村中的其他要素进行搭配,制作乡村自然景观色彩的分类色谱,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
强调整体统一是美学法则的体现。美学法则还包括色彩的变化与统一、色彩的节奏与韵律、色彩的对称与均衡、色彩的比例与匀称。从乡村的整体宏观视角出发,整体统一呈现,这种整体效果不仅能给人视觉、触觉上带来审美愉悦,还能获得哲理的启发、心灵的感悟、情感的触动。
3.3 突出生态自然,政策激励提升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乡村景观对于保存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乡村的自然景色,渴望在乡村中寻找诗词中的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乡村景观色彩融合是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人与人之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
乡村景观色彩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景观组成的自然色彩,也有不同风俗文化形成的地域色彩。无论哪一种色彩,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6]。乡村中农作物与树木特有的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给人生机勃勃、绿色生态的感受;
乡村里透彻的天空蓝、宁静的湖泊蓝,能使人的身心轻松舒畅;
褐色的土壤、棕色的农田、白色的雪山、红色的水果等自然色彩,能在特定的时节给乡村增添色彩各异的色彩感受,进一步陶冶人们的情操。
为了避免乡村人居环境的反弹,需要发动广大村民的参与性,让村民形成一种共识,自己不仅是乡村景观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只有广泛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保护和利用并重,通过政策激励与支持、激发大家的参与度,才能让自然生态的乡村美景得以保持,才能持续感受乡村景观色彩带来的愉悦之美。
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中色彩营造评价角度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色彩营造评价角度是指人们对乡村景观色彩价值判断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本文通常从美学价值、功能价值、人文价值三个角度进行论述。
4.1 美学价值
现代美学更加关注的是主观的感受,那些既不是单调也不混乱,更多的是一种位于多样性的中间程度、但是又能够被重新加工的印象更能使人感到愉快,即秩序中的多样化[7]。这说明了对于乡村景观色彩营造的评价不仅需要考虑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时间、季相、肌理等因素的变化而进行多方位的评价。
乡村景观中的自然景观就色彩而言,相对具有稳定性。但是,这一类景观会随着时间、天气、季节、光照、湿度等各种因素改变而改变,属于非恒定色彩景观。这种变化规律同该乡村的特定的自然条件存在一致性,如植物的种类、种植的面积、土壤、岩石等矿物质成分所组成的大自然主体存在统一性。如以自然景观为主的乡村,在设计时,可以采取“田园艺术化”的策略,打造“自然+人工”的多样景观层次。保持原有梯田的原真性,保持原有田园的特色肌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种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绿化梯田,形成绿色的生态梯田。此外,考虑田园整体的天际轮廓,结合地形地貌、原有植物,人工种植大乔木、小乔木,让人工种植的大小乔木与原有植物、农作物交错相间,丰富天际线,保证田园生态的多样性与植物色彩的多变性[8]。
乡村中的人工景观色彩往往是乡村文化的有效载体。乡村中的住宅建筑、景观小品、庭园美化等修整,需要考虑当地的民风民俗文化、乡土材料选择。运用自然材料或统一色调调整代替大面积拆除重建,提取乡村民族文化独特的色彩与图案作为装饰色彩;
整体设计和造型后,更能与自然景观色彩融为一个整体,体现色彩的变化与统一。
4.2 功能价值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色彩营造从功能上看,最大的功能在于识别性。无论是乡村中的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具有独特的识别性。乡村中有高山流水、森林草地、梯田花海等难以识别的同质景观,也有形式各样的地方服饰、具有民族风情的景观小品等异质景观。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色彩营造必须将乡村景观中难以识别的“同质景观”与形式各样的“异质景观”相结合,将“塑形”“铸魂”两手抓,倡导自然生态下的“农业+”“旅游+”“文化+”。重庆市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通过乡村旅游采风、乡村智慧旅游、乡村旅游商品展览展示等多种活动,将“同质景观”具象为:和美自然、绿色生态体验、美景地标;
将“异质景观”具象为:网红打卡、智慧乡村、非遗文化体验、乡村美食、乡村集市、乡村营地等;
将自然美、人文美、乡土美深度融合,给每一个乡村标注不同的功能识别性(图2)。
4.3 人文价值
乡村景观设计中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主观需求和社会需求。
以乡村入口的村口景观为例,村口景观是整个乡村景观设计的重要节点,是乡村景观感知的第一要素。村口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山川、溪流、田园、苗木、乡土建筑特色、整体色彩环境、地方材料、入口标识等。村口景观在空间与形式上承载了交通、标识、文化、展示、形象等多项功能,也是乡土文化的集中体现。基于人文价值角度评价,要求在空间尺度上,关注人与空间的融洽关系、满足人的行为特征;
在色彩、材质、大小上满足视觉生态的要求,给人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和心情上的舒适感。
色彩营造是人文价值中最有力的视觉感知体现之一。考虑人们对人文景观色彩的认同感,在设计之前,需要对乡村进行深入地调研与分析。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访谈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分析挖掘、提取乡村景观色彩的闪光点。将乡村景观中的山水肌理、田园色彩、历史环境等闪光点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通过色彩物质承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让色彩形象鲜明起来,让色彩有思想、价值、情感。这种被赋予新意义的色彩,就是人文价值的表现。
5 结语
色彩在视觉环境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营造可以通过注重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提高“颜值”;
强调整体统一,美学法则促进长治长效;
突出生态自然,政策激励提升可持续发展等方法,结合乡村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要素,营造独特识别性的乡村意向,切实提升乡村景观设计的视觉效果。
6 参考文献
[1]周心琴,陈丽,张小林.近年我国乡村景观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02):77-81.
[2]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01):56-59.
[3][7]王琛颖.浙江省乡村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4]萧加.中国乡土建筑[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5][6]姜丽.浅谈新农村形式下的乡村色彩规划[J].魅力中国,2009(18):154-154+156.
[8]陈前虎.乡村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当下乡村景观营建现状及方向中国名城(2017年1期)2017-01-16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24期)2017-01-12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探讨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12期)2017-01-12张家口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现代园艺(2016年7期)2017-01-09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科技视界(2016年1期)2016-03-30